(图文/各学院)12月27日,我校组织师生参与了一场主题为“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”的讲座。

讲座中,来自新乡医学院的朱金富教授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抑郁进行科学解读,详细介绍了抑郁产生的多种缘由,既有生理因素影响,也受心理、外界环境等方面作用。同时,列举了情绪低落、做事缺乏动力、睡眠紊乱等抑郁常见症状,便于大家准确识别。

在应对策略上,着重强调了保持积极心态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以及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等方法,情况严重时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。现场互动环节,师生积极提问,氛围热烈。 此次讲座让我校师生们深化了对抑郁的认知,掌握了合理应对之法,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。我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积极搭建师生沟通的心灵桥梁,不仅提升人际沟通的温度,更解锁彼此有效沟通的密码,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注入温度与情感。同时,注重在理论知识里融入实践举措,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共情与接纳,让大家在日常沟通中能够换位思考、及时反馈,进而促成积极、和谐且充满关爱的校园文化氛围,筑牢校园心理健康的坚固防线,助力每一位师生都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
刘红红 管理学院辅导员
在参与这次关于“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”的学习后,我深感作为辅导员的责任重大。抑郁,这个常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,其实离学生们并不遥远。作为辅导员,我认识到必须科学看待抑郁,了解其症状与成因,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。 公开课中,专家讲解了抑郁的识别与应对方法,让我受益匪浅。我意识到,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,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。建立信任关系,倾听学生心声,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,是我们辅导员的职责所在。 未来,我将把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中,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抑郁,鼓励他们寻求帮助。同时,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,与学生共同成长,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
李茹 音乐学院辅导员
观看了“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”的公开课,我深感受益匪浅。通过朱金富老师的讲解,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抑郁症的成因、表现及应对策略。我意识到,作为辅导员,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,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。 这次公开课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,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。我将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抑郁情绪,合理寻求帮助。 通过此次公开课,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,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帮助,引导他们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,健康成长。

赵晨晨 心理干事 艺术设计学院 24级产品设计(BK)2班
通过本次直播课学习,我了解到抑郁症并非简单的“心情不好”,而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。我发现自己有时也会陷入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,虽然还不至于发展成抑郁症,但这提醒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,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。 通过课程的学习,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,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自己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。这堂公开课不仅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周围人的心理状态。通过老师的讲解,我获得了许多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,对未来也有了更积极的态度。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,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,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
方毅 班长 建筑工程学院24级城乡规划(BK)2班
在“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”的心理健康课上,我收获颇丰。通过学习,我深刻认识到抑郁是一种需要被正视和理解的心理状态,而非简单的“心情不好”。 课程中,老师生动地讲解了抑郁的成因、表现及影响,让我对抑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。我意识到,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抑郁至关重要。同时,我也学到了如何在面对抑郁时,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,如寻求专业帮助、进行心理调适等。 这堂心理健康课提高了同学们对抑郁的科学认识,增强了大家积极应对的意识和能力,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在未来的生活中,我会更加珍惜心理健康,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。

张文博 班长 商学院2023级会计学(BK)6班
参加这次“科学认识抑郁,积极合理应对”的健康心理公开课,让我受益匪浅。 以前,我对抑郁仅有模糊概念,以为只是情绪低落。课上才深知它成因复杂,涉及生理、心理诸多因素。知晓身边同学若长期失眠、兴趣丧失,可能是抑郁信号,不能简单归结于“矫情”。 在应对策略上,学习到运动、倾诉是良方。日后我会每周跑几次步,释放压力。若心情不佳,不再独自硬扛,而是向朋友、老师倾诉。这堂课为我打开了了解抑郁的窗口,我愿用所学知识守护自己与他人心理健康,以积极心态拥抱大学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