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自助 > 心理知识 > 正文

心理知识

治疗内耗情绪的良药--“钝感力”

时间:2024-05-21 11:09:15  作者:  点击:

(文/音乐学院心理服务部)说起“内耗”,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它会带给我们负面影响。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,你是否有过这些困惑?

他/她为什么看起来不高兴,是不是我刚才说错话了?

昨天没帮室友取快递,是不是很不合适?

外出游玩时,纠结穿什么衣服得体,吃什么饭合适,说什么话投机恰当。

需要做选择时就犯选择困难症,仿佛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小人,不论时间地点的和自己打架,反复琢磨,越来越痛苦。

以上这些都是“精神内耗”的表现。

苏格拉底曾言:“长期处于精神内耗,则很难再平静下来去以一个完好的状态学习、工作。”情绪内耗对我们的身心都会造成消极影响。那么,想要慢慢学会脱敏,在面对一件事情,一些关系时,钝一点、慢一些,我们便需要培养“钝感力”。

简单来说,“钝感力”就是少敏感、不内耗、戒自我情绪折磨。是一种对抗压力的能力和耐力。

那么,我们如何提高自我的钝感力呢?

屏蔽无关信息,选择性采纳他人意见

当下短视频盛行,无论是社会新闻或者娱乐活动,手指随便一划轻松获取,实际上这会导致我们每天被动的接收超量信息。互联网上不缺乏“为人师者”,各种声音充斥我们耳目,我们想不敏感都难。培养钝感力的第一步骤就是减少信息摄入,屏蔽不属于我们自己内心声音的噪音,还给自己一个清净的世界。

别乱猜,直接问

“你看起来不太高兴,我说错什么了吗?”“他刚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,是在内涵我么?”“这件事我做的合理么,她会不会觉得需要整改?”这简直就是高敏感人群每天都在进行的内心独白。其实事实上,与其猜测揣摩,内耗半天,不如直接去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意见。这时候你就会发现,你自己想起来很复杂的事情,其实不没有那么难。

不为他人情绪买单

其实对于敏感人群来说往往具有超强共情力,也正是由于这一点,我们能更快速敏感的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,也使我们更容易被影响。遇见他人情绪时,我们要做的是告诉自己:这是对方的情绪问题,和我无关,更没必要代入。放下助人情节,尊重他人命运。

执念放下,眼光放长远

过于纠结细节、追求完美、对自己苛刻,极容易让自己陷入内耗的焦虑中。这时候我们要从长计议,想想自己再过五年、十年、甚至几十年后根本不会在意现在纠结的小问题。

培养自信的自己

我们要对自己形成一套自我的评价体系,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,这样才能足以抵抗来自外界的评价与看法,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自己说了算。专注于自身,不受外界干扰。

拒绝内耗,拥有“钝感力”,每天简单一点、开心一点、放松一点。面对失败有继续前进、重新开始的勇气。面对不尽人意的事情有善于解决的契机。面对不愉快的记忆有快速忘却的能力,不过多的关注别人的情绪、态度。

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清内耗的本质,认识自己,拥抱自信和幸福。


学院地址: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

Copyright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