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/音乐学院心理服务部)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,我们也时常面临压力、挫折或失败。这些无一例外不打击着我们的信心和自尊心,让我们陷入困惑、挣扎、emo等,甚至产生心理问题。然而,对于一些人来说,他们在面对这些困难时表现出来了惊人的适应力和弹性。这种适应力和弹性被称作心理韧性。
什么是“心理韧性”?国内积极心理学领头人,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: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、矛盾、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。
心理韧性三力
1
复原力
当我们处于痛苦、挣扎、压力、磨难、打击、失败的挑战之下,能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下的力。
2
坚毅力
面对任务时表现出的坚韧的耐力。
3
成长力
从失败中学到的经验,从中进步并且汲取成长的力量。
每个人都拥有心理韧性的潜力,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实践来提升。那么,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呢?
培养成长型思维一个心理装着目标的人,才能够在失败了的前提下,依旧想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。从失败中吸取经验,把学习和成长中遇见的困难看做机遇,面对困难时候不自暴自弃,而是更加坚定地完成自己的目标。
发掘自己的“闪光点”
在遇见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,往往会忽略自己原来的实力,甚至陷入自我怀疑。我们要多多鼓励自己,帮助认清自己的优势,客观的看待自己。
跳出当下小困境当我们处于失败时,需要保持冷静,跳出当下的情境,用旁观者的姿态和自己对话,让当下的困难暂时缓一缓,从当下的小困境中把自己拉出来。
进行适当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可以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。适当的运动、放松、静坐和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的放松自己、缓解压力、调节和释放不良情绪。
成功不仅仅要凭借智商、情商和能力,还有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。在面对失败的时候,我们应该坚定的相信自己,积极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,不断进步。